• 首页
  • 行业新闻
  • 单反相机推荐
  • 微单相机推荐
  • 单反镜头推荐
  • 单反配件
  • 单反百科
  • 入门教程
当前位置: 主页 > 入门教程 > 风光摄影实战拍摄技法之三

风光摄影实战拍摄技法之三

编辑:单反之家(http://www.961028.com/) | 查看: | 发表时间:2017-03-01

如何表现森林·树木·树叶

雪后森林的局部,具有较强的层次感光圈F14曝光时间1/80s焦距180mm

森林的景象是随着不同的季节而变化的。森林里的树木在四季中有不同的色调和疏密程度。拍摄森林时,摄影者首先要弄清楚是在什么环境下拍摄,想得到什么样的感觉。是看起来阴暗还是明亮;是颜色艳丽还是色彩淡雅;是表现整体还是突出局部特征等。

利用软件的接片功能得到的全景照片,如素雅的水墨画,具有较强的深度感光圈F13曝光时间1/80s焦距150mm感光度125拍摄雪后的森林雪后的森林总是充满着梦幻美和寂寞感,摄影者在拍摄雪后的森林时首先要注意曝光。如果雪后天气为阴天,以右图和下图为例,画面中除幻美之外,还给人一种被大雪覆盖后的寂寥感。此时没有过多的颜色修饰,利用中间调拍摄出的画面,好似一幅淡雅的水墨风景画。

如果雪后的天气阳光明媚,会给人很明朗的感觉。树枝上堆积的白雪弥补了树叶掉落的空缺,使得整幅画面更加地丰富多彩。此时在顺光条件下,利用相机的评价测光模式来进行拍摄。如果在正常的曝光下不能更好的还原树枝上白雪的颜色,摄影者还可以适当的增加一级曝光补偿来展现眼前明亮的风景。

不同色彩的树叶与白雪互相搭配,如诗如画,美妙至极光圈F11曝光时间1/250s焦距70mm感光度200

经过温暖阳光的照射,当树枝上的雪大部分被融化掉,此时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又是另一番景色。尤其是在秋末冬初,大部分树叶还保留在树上的时候,为了加强不同色彩的森林和被残雪覆盖的地面的对比效果,摄影者可以站在高角度通过广角镜头来记录此时的画面。

地上的残雪映衬了多姿多彩的树林光圈F5曝光时间1/420s焦距46mm

拍摄日出前的森林

受日出光线色温的影响,画面呈现出较冷的色调光圈F13曝光时间1/30s焦距34mm

在日出前拍摄森林,受到日出较高色温的影响,画面容易被染上神秘的青紫色调。如果摄影者想要更好的表现树木的线条,可以采取一定的曝光正补偿方式来塑造黎明时分森林的感觉。如果是在阴天的白天中进行拍摄,就无法拍出这种效果来。

兴趣点的把握

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光圈F14曝光时间1/5s焦距105mm

和拍摄其他照片一样,拍摄森林时需要找出兴趣点,它可能是形状怪异的树干、一条蜿蜒的小径等。不管是什么构图方法都要能引导观赏者入画。

以开放式构图来表现森林的力量感光圈F7.1曝光时间1/200s焦距40mm感光度800

在森林拍摄过程中,如果画面过于完整就会削弱森林的临场感和力量感。以下图为例,在雾气弥漫的森林内部拍摄,树枝和树干的一部分伸出画面,暗示画面外广阔的森林和树木巨大的张力,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

对暴露在地表上的树根进行特写,给人一定的临场感和使人产生联想光圈F5.6曝光时间1/160s焦距28mm

另外,摄影者还可以通过单独表现扎根于深土内部的树根或者是苍老的树皮等某些局部,让人对整棵大树或者是整片的森林加以联想。蓝天下的颜色

光圈F8曝光时间1/200s焦距10mm感光度100

要表现树木的颜色,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明亮的天空作为背景。以右下图为例,利用广角镜头和仰拍角度,不仅能够表现树木的高大,还能够拍摄出晚秋树木的色彩和形状。以天空为背景也更加突出了主体的存在感。巧妙运用眩光

巧妙利用眩光,使画面更具效果光圈F22曝光时间1/125s焦距10mm

随着多层镀膜技术和新光学材料的使用,镜头的抗眩光能力得到明显地提升。在绝大多数拍摄过程中,摄影者都会通过安装遮光罩或者调节拍摄角度等方法来避免眩光的出现。但是有时候强烈的眩光也能够增强画面的神秘感,同时给人一定的视觉冲击。在拍摄树木时,摄影者完全可以尝试利用逆光摄影的方式来得到眩光效果。在利用眩光的过程中,由于画面高光部分亮度太高,所以会对画面的整体曝光产生一定影响。此时,摄影者可以考虑利用点测光模式来对主体进行测光。树木的影子效应

开放式构图的利用,通过单独表现影子的手法,给人更多的联想空间光圈F4曝光时间1/40s焦距27mm

侧逆光的利用,使树木的影子得以真实再现,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光圈F4曝光时间1/160s焦距42mm

光线是摄影艺术中的画笔。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不仅需要发现和捕捉光线的投射与变化,用光线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质感,同时也需要强调“影子”的存在感,这才是真正的光影艺术。在光线充足的森林中拍摄时,会发现很多关于影子的瞬间状态。对于影子的表现既可以忠实地反映树木的存在方式,也可以通过单独表现影子的方式来排除画面中不必要的干扰元素。摄影者在拍摄过程中要注意拍摄角度的选取。在同时表现树木和影子时,要把握光线的投射方向,从而表现出画面的立体感;当单独表现树木或者枝条的影子时,要注意光影的对应关系,同时以抽象的表现方式给人更多关于森林的联想。当然,摄影者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拍摄情况来确定正确的曝光值。当光比较大时,为了保留背景的质感和细节,还可以适当地运用曝光补偿功能来调节曝光量。

大光圈和长焦镜头的魅力

利用大光圈,进一步虚化背景,更加突出了枫叶的颜色光圈F4曝光时间1/320s焦距77mm

利用长焦镜头,进一步虚化背景,同时通过主体和背景的明暗对比,更加突出了主体光圈F8曝光时间1/160s焦距300mm

在拍摄枫叶等树叶时,大光圈和长焦镜头的利用能够进一步虚化背景,从而更好的突出主题。

善于运用曝光补偿

为了表现树木和阴影的对比关系,摄影者可以减少一定的曝光补偿值光圈F14曝光时间1/250s焦距18mm

枫叶本身的亮度已经足够,同时对于背景的表达也比较到位,所以没有进行曝光补偿光圈F4曝光时间1/250s焦距70mm

以正补偿的方式来强调枫树叶和谐的色彩光圈F5曝光时间1/20s焦距28mm

不同时期、不同品种的枫树叶具有不同的颜色,摄影者在决定使用什么曝光值时首先要考虑枫叶的色彩、背景的明暗以及光线条件如何。当然最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拍摄意图来进行设置。如果想要拍出明亮色彩的枫叶,摄影者可以考虑对画面进行一定的正补偿;如果想要表现一定的明暗关系,可以考虑对画面进行一定的负补偿。

秋天的记忆

若隐若现的小径,被黄色的落叶覆盖着,加上绿草和残雪的点缀,别具一番情调光圈F11曝光时间1/100s焦距24mm

要拍摄秋天的落叶,摄影者可以降低相机的位置采用低角度拍摄,这样不仅更加细致地描绘出落叶在地面上的痕迹,而且使画面富有一定的远近感和临场感。另外,广角镜头的使用和小光圈的利用,使得整个画面产生了一种曲径通幽之感。

利用一定的载体

光圈F4曝光时间1/250s焦距70mm

在表现落叶场景时,摄影者要学会寻找有利于表现主体的载体。两幅图虽然同是表现落叶,但是载体的不同使得各自画面的感觉也不一样。右图是以平坦的地面作为表现落叶的载体,画面整体单调,缺乏故事性;下图是以陡峭的台阶作为表现落叶的载体,分布不均的落叶加上横线构图的利用,不仅增强了画面整体的内容性,而且整幅画面的效果比右图更加生动活泼。

交代拍摄环境

光圈F6.3曝光时间1/250s焦距28mm

单独的表现落叶能够给人更多的联想空间,而充分的交代拍摄环境能够更加丰富画面的内容和色彩光圈F3.5曝光时间1/250s焦距18mm

除了单独表现落叶外,摄影者还可以通过交代整体的拍摄环境来加深人们的印象,同时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交代环境的取景过程中,摄影者要注意使画面的视觉因素互相照应,通过画面上下物体的对应关系,给人一定的视觉空间感和故事情节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我要投稿
或许你还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风光摄影的用光技巧
  • 自然风光摄影的创意构图
  • 风光摄影实战拍摄技法之五
  • 详解黑卡和长时间曝光技巧
  • 教你如何进行动物摄影创作
  • 5个人像摄影经典构图
  • 数码风光摄影完全实拍攻略之江河湖海
  • 向安塞尔.亚当斯学习拍摄风光照片
  • 教你拍出完美化妆品
  • 如何拍摄海景实例教程
  • 欧洲建筑物拍摄秘籍
  • 风光摄影师的8个拍摄技巧
推荐文章
  • 雾霾天如何拍出好照片?
  • 空中拍摄:如何用单反记录舷窗外的风景
  • 爱花之人都应该知道的花卉摄影技巧
  • 摄影大师手把手教你怎么拍 用手机也能拍出单
  • 玩转各种摄影app 从构图到修图
  • 拍照技术之于清华,好比挖掘技术之于蓝翔
  • 摄影≠单反,教你get买器材的正确姿势
最热文章
  • 摄影≠单反,教你get买器材的正确姿势
  • 空中拍摄:如何用单反记录舷窗外的风景
  • 爱花之人都应该知道的花卉摄影技巧
  • 摄影大师手把手教你怎么拍 用手机也能拍出单反的逼
  • 拍照技术之于清华,好比挖掘技术之于蓝翔
  • 玩转各种摄影app 从构图到修图
  • 雾霾天如何拍出好照片?
  • 教你如何选择相机的曝光模式
  • 摄影必学4个新手常犯的错误
  • 摄影新手使用矩阵测光时的技巧
随机文章
  • 揭示摄影用光的奥秘
  • 花卉题材的拍摄问题全面解读
  • 阻碍摄影师进步的六大借口
  • 人文纪实的拍摄技法运用
  • 6 个拍出漂亮剪影的方法
  • 教你如何获得最佳曝光
  • 教你如何拍摄蓝天与星芒
  • 植物摄影简单4招化腐朽为神奇
  • 如何捕捉日出日落天空的美丽色彩
  • 室外布光技巧 小闪灯变身大副灯

© 2017 单反之家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在线投稿 | 版权申明 |